突然之间,夏天到了!
在这个炎热的夏季,美妈们最关注的两大问题是什么呢?
一、减肥,二、防晒!
(资料图片)
关于减肥,我已经写过了,链接放文末,今天主要聊聊防晒。
不过,聊防晒之前,必须先讲明白关于紫外线的那些事儿。
01
先认识一下紫外线
目前医学上能够明确的是: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皮肤有几种急慢性的有害影响,包括:日晒伤、光老化及皮肤癌。
所以,指出重点:皮肤的老化,紫外线是头号杀手!
根据紫外线的波长不同,我们一般将它分为两种:
1、紫外线A段(UVA,长波紫外线,波长范围320-400nm)
约占紫外线辐射总量的95%,它可促进光老化,对色素沉着起重要作用,并可能参与皮肤致癌作用。
2、紫外线B段(UVB,中波紫外线,波长范围290-320nm)
约占紫外线辐射总量的5%,是生物活性最强的波长,会引起日晒伤、炎症、色素沉着及光致癌作用。[1-3]
可见,中波紫外线虽然少一些,却不可小视!
02
再说防晒
毫无疑问,物理遮蔽是防晒的首要措施。
窝在家里,不出门,就不会被晒。
如果要出门,也得打把遮阳伞。
或者,戴草帽:
在以上前提之下,我们再来聊防晒霜。
一、防晒霜一般分为两种:有机型(或称化学防晒霜)和无机型(或称物理防晒霜)。
1、有机型:
包括多种芳香族化合物,能吸收紫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极少、可忽略不计的热量[4]。
这些化合物能够吸收紫外线,使紫外线能量衰减,从而不能到达或很少到达皮肤。
包括:肉桂酸盐类(如:桂皮酸盐)、水杨酸盐类、二苯甲酮类(如:羟苯甲酮,又名:二苯甲酮-3 ),等等。
化学防晒霜的优点在于质地轻薄,透明感较好,缺点是容易导致过敏,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。
化学防晒霜导致光敏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报导还是很多[5-7],所以,建议不要给孩子选用,敏感肌肤,也尽量不要选用。
2、无机型:
包括一类无机化合物,如氧化锌和二氧化钛。
它其实就是一些不透光、非常细的颗粒,能够反射或散射紫外线,使紫外线不能进入皮肤,起到物理阻拦的作用。就像这样:
无机型防晒霜的优点是化学性质相对稳定,刺激性及致敏性都低于有机型防晒剂。
而且,无机型防晒霜也能够广谱防护紫外线A段及B段。
不过,它的缺点同样很突出,就是厚重了些。
3、看了前面的介绍后,显而易见,儿童应该选用无机型。
也就是说,成分表上标明的有效成分是氧化锌或二氧化钛。至于其他成分,越少越好。
不过,请注意,美国儿科学会建议:小于6个月的婴儿不要使用防晒霜。但是,如果没有充分的衣物和遮光物,可以小面积(如婴儿的面部和手背)地涂抹很少量、SPF≥15的防晒霜。
二、还要看两个指标:SPF值和PA值。
SPF值代表了防晒产品阻隔紫外线B段(中波紫外线,UVB)的能力。
PA值代表了产品阻隔紫外线A段( 长波紫外线,UVA)的能力。
有些欧美系产品没有标注PA值,可以看看包装上是不是写有「UVA protection」的字样,这也表明了该款产品具有紫外线A段的保护作用。
一般来说,SPF选择30或以上,PA选择+++或以上,就比较稳妥了。
三、剂型怎么选?
因为防晒霜的有效成分一般为油溶性,所以防晒霜的剂型多为乳液或乳膏。
乳液比乳膏更稀薄、更清爽,通常优选其涂抹于大面积身体区域。
也有喷雾或凝胶型的防晒产品。不过,这类产品在皮肤表面的成膜很可能不均匀。
所以,儿童建议选择乳液型,乳膏型次之。
四、以上,为防晒霜选择的理论知识,具体来说,SPF值、PA值,还有剂型,产品上应该都有明确的标志,很容易确定。
至于成分,可以看产品成分表,例如这个:
某购物网站上的截图,不大清晰,不过也能看出,成分标识的后面,跟了一大堆。
确实,很多产品都是如此,成分很复杂,好像这样才显得高级、上档次。其实大可不必,成分越简单,对皮肤造成刺激和过敏的可能性就越小。
所以,如果一款产品简单到仅仅含有氧化锌或二氧化钛,或者再加上一些辅料,那就最好了。
03
使用方法
防晒霜必须足量、反复涂抹于所有受到日晒的皮肤部位,以提供有效的防护。
一、涂抹时机。
应该在日晒前15-30分钟涂抹,使皮肤表面能够形成防护膜。推荐在涂防晒霜后等至少数分钟(最好是10-20分钟)再穿衣服[8]。
需要至少每2小时再次涂抹。
由于游泳或出汗可冲洗掉防晒霜,故需要及时反复涂抹。
二、涂抹的量。
量要足够,比如面部,一般需要涂抹的总量为一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。
其余部位请类推。
三、如果还要涂保湿霜,应该:
在使用顺序上,是先涂保湿霜,再涂防晒霜。
最后,关于夏季的另一个大问题,减肥,可以看看:
今天这篇文章,不仅聊孩子,更值得妈妈们好好读一读
更多精彩,点我
参考文献
[1]de Gruijl FR, Rebel H. Early events in UV carcinogenesis--DNA damage, target cells and mutant p53 foci. Photochem Photobiol 2008; 84:382.
[2]Yaar M, Gilchrest BA. Photoageing: mechanism, prevention and therapy. Br J Dermatol 2007; 157:874.
[3]Tewari A, Sarkany RP, Young AR. UVA1 induces 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s but not 6-4 photoproducts in human skin in vivo. J Invest Dermatol 2012; 132:394.
[4]Sambandan DR, Ratner D. Sunscreens: an overview and update. J Am Acad Dermatol 2011; 64:748.
[5]Ferriols AP, Boniche AA. Photoallergic eczema caused by sunscreens in a 12-year-old girl. Contact Dermatitis 2000; 43:229.
[6]Dumon D, Dekeuleneer V, Tennstedt D, et al.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caused by octocrylene in a young child. Contact Dermatitis 2012; 67:240.
[7]Cook N, Freeman S. 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 due to sunscreen allergy in a child. Australas J Dermatol 2002; 43:133.
[8]Beyer DM, Faurschou A, Haedersdal M, Wulf HC. Clothing reduces the sun protection factor of sunscreens. Br J Dermatol 2010; 162:415.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1-3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