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,当前我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,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.5%,今年年底前,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90%以上。这意味着,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。
垃圾分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,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质量都息息相关。当然,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,离不开分类理念的持续宣介、分类方法的逐步普及,归根结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、行动。当前,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,这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走深走实和全覆盖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下一阶段,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,探索形成标准,推动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。尤其是一些先行试点的地方,能够提供一些有益探索给更多地方作为借鉴,这样可以少走弯路,提升效率。当然,还要继续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,比如湿垃圾如何再减重,居民分类投放和后端分类回收如何形成更好衔接,以进一步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率等,这些都还需要全社会共同探索。
良好行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,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,关键是要让更多人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。前期,一些地方出台了激励措施,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,为更多居民配合、习惯垃圾分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。随着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的不断提升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垃圾分类的引导员、示范者,“人人参与”“主动作为”,为进一步凝聚垃圾分类的社会认同感创造更好条件。同时,围绕垃圾分类工作,基层自治及志愿者服务所积累的有益经验,也完全可以运用到其他的基层服务中去。
继续更精细化地做好垃圾分类,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关乎每个人的家园环境,也是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基础工作。人人参与、协同发力,就一定能够人人受益、多方共赢。
(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林仲)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1-3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